首页 > 今日焦点  >  正文
【在“浙”里 建设美丽中国】破圈文旅深度融合,金华磐安以“一方乌石”铺就云端共富路
2023-08-14 08:04:48 来源:央广网

央广网金华8月14日消息 “浮云不共此山齐,山霭苍苍望转迷。”梯田层层,雾气弥漫,云与雾在远山连绵处迷离……从金华市磐安县主城区驱车行驶半小时,至尖山镇乌石村一路的风景令记者印象深刻。

金华市磐安县素有“群山之祖,诸水之源”之称,域内山川秀美,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。其中,乌石村位于磐安县尖山镇,因村子采用2亿年前火山岩浆形成的玄武岩建成而得名。

磐安县尖山镇乌石村云雾缭绕(央广网发 磐安县委宣传部供图)


(相关资料图)

这几年,磐安县尖山镇乌石村利用独特乌石资源,大力发展乡村旅游,游学研学、农家乐、民宿等产业如雨后春笋,搞得红红火火。

以文塑旅,向云端寻觅“一方乌石”

乌石村始建于唐武宗年间,距今有1200多年历史,是国内保存比较完整的乌石古村落。

在乌石村党支部书记张威平的带领下,记者走进了这个期待已久的“秘境”。乌石老房,古朴雅致,村子集明清建筑、千年红豆杉、古香榧和乌石古巷于一体,伴着绵绵的雨丝,更平添了几多意蕴。

乌石村房屋古朴雅致(央广网记者 尚天宇 摄)

张威平告诉记者,乌石村由原先的管头村等6个村合并设立,二十多年前,这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穷乡僻壤,村民们没钱购买材料造房子,只能就地取材,用当地特有的黑色玄武岩砌墙造石头屋,后来被形象地称为“乌石村”,但过度采挖和垦荒种植导致村庄环境每况愈下,村子环境的改造建设迫在眉睫。

“千万工程”二十年,乌石村交出了怎样的美丽乡村答卷?

乌石村古巷一隅,幽深静谧(央广网记者 尚天宇 摄)

发掘乌石文化,修旧如旧古村,以文化引领为牵头,乌石村产业呈现出以文旅为核心的多向协同发展模式。

苔痕阶绿,草色帘青,淅淅的雨声拨动竹叶脉络的和弦,不时的几声鸟叫伴着高音的蝉鸣和曲。轻触一块块乌石,回望千年的历史思绪。乌石村的一切,仿佛在云端与世隔绝,安谧、恬淡、和谐共生。

以旅彰文,山那边觅得“共富坦途”

如何“唤醒”这一方沉睡千年的自然资源?张威平在这条乌石的“共富”路上摸索了许久。

“2005年的9月,我开始带领村里开发农家乐,但是响应的村民很少,大家都不看好这样的穷地方能搞好旅游。”张威平说。

乌石村第一户农家乐怡情石屋(央广网记者 尚天宇 摄)

在乌石村怡情石屋,记者见到了乌石村第一户农家乐业主张财瑶。“开办农家乐的第一年一直是亏本的状态,但是我对村子的发展很看好,相信农家乐一定可以办好。”

张财瑶回忆说,那一年,村里迎来了一批上海老年骑行客,他们被村里独特的乌石房和优美的环境吸引,当晚就决定住了下来。谁也没有想到,当时采挖乌石建房的无奈之举,竟成了村子招揽游客的特色所在,乌石村凭借特色的旅游资源、舒适的气候条件、经济实惠的价格,迅速在周边打出了名气,先后与40多家旅行社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。

乌石村第一户农家乐业主张财瑶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(央广网记者 尚天宇 摄)

如今,乌石村已有农家乐197家,床位4155张,2022年村里接待游客突破46.1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8251万元,真正地实现了点“石”成金。

同时,乌石村文化长廊、栈道、慢行环线、“磐安心意乌石驿站”等旅游项目相继建成,持续为乡村文旅发展注入新活力。

从“深山小村”到“金华农家乐第一村”,乌石村铺就了一条通往云端的共富路。

一方乌石,垒起了“美丽乡村”(央广网发 磐安县委宣传部供图)

加强文物资源保护、打造研学旅游产品、推进乡村共富提质增效……7月26日,磐安县围绕文旅深度融合部署了新的工作任务,着力培育具有磐安辨识度的文旅融合产品,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、更深层次、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。

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,何以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?磐安下了真功夫。

磐安县玉山古茶场“迎大旗”(央广网发 磐安县委宣传部供图)

近年来,磐安县先后开发了3个国家4A级景区,10个国家3A级景区,县城成功创建省3A级景区镇,创建省A级景区镇14个、省A级景区村163个。2022年,磐安县累计接待游客287.3万人次,实现旅游总收入44.3亿元,两项增速连续10个月位居金华市前三。

非遗文化、茶文化、药文化……细数磐安域内,文化多元交织,生生不息。擘画“一张大网”,滴灌“多点开花”,谋求“全域美丽”。非遗节目“炼火”、穿越千年“赶茶场”、春社看戏“龙虎大旗”……如今的磐安,正在不断探索全域旅游量和质的双重突破,在文旅深度融合上屡屡破圈。

监制:夏倩

策划:李晓晓

记者:尚天宇 林虹彬(实习生)

校对:董雪冰

标签:

精彩放送